今天我们给大家讲讲人参这味药。在古代的时候,人参特别珍贵,今天我们也知道它是好东西,但是身边很少有人吃人参。人参在中国应用的历史特别早,在最早的中药典籍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就有记载了,本文人参网带来人参的应用历史(红参炮制方法的由来)。
一、 人参的应用历史:

人参在中国应用的历史特别早,在最早的中药典籍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就有记载了,在其他非中医的文献里也是有记载的,比如甲骨文里就有“参”字。古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说,人参有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。在东汉许慎写的《说文解字》里,他解释参,就是人参。
草药出上党,上党在今天的山西,应该说古代的时候用的人参,都是上党那个地方的人参。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用的参就是上党的,但是后来那里的人参被挖绝了,所以应该这么理解:张仲景时代用的那种人参,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。今天上党那也产一种参,叫党参,但这种党参跟现在的人参不是同一属的植物了,它也有补气的作用,但是稍微弱一些。所以在补气觉得不需要大补的时候,我们现在用平和的党参,民国名医张锡纯就特别喜欢用党参。
二、 红参炮制方法的由来:

东北的人参现在是人参的主流,在明代左右,东北的人参开始大量地进入我们的视野,所以明代及以后的医书,用的人参基本都是东北的人参了。从明代开始,因为有很多医家写了很多人参的作用,比如缪希雍、张景岳等,东北的人参就开始流行开来了。因为东北的人参力量比较大,比较好用,所以流行得很厉害,到什么程度呢?当时东北关内,卖人参是特别大的一个收入,所以从某种程度讲,甚至有史学家认为,是人参的贸易使得大量的钱财流入东北,导致满清的兴起,所以皇太极、努尔哈赤他们特别愿意搞人参贸易,甚至传说我们现在的红参的炮制方法就是他们发现的。
传说好像是努尔哈赤的故事,说当时人参经常腐烂,所以他就想怎么能不烂呢?就把人参发给将士们,让他们回家想各种方法保存,到一定日期收上来。收上来一看,多数都烂了,有的人想到用糖熬人参,熬好以后变成红色的,然后放干了,没坏,这个方法好,于是就出现了红参的炮制方法。这是一个传说,可见当时东北有大量的人参卖向关内各地。后来康熙皇帝入关,他就不吃人参,受他祖先的影响,他认为这是赚钱用的,汉人因为天天奢华地吃人参,结果就亡国了,所以他不吃人参,把人参卖给汉人。所以在历史文献清宫档案里,留下了什么记载呢?他让他的家奴,就是曹雪芹他们家,因为当时曹家是派驻江南的,所以康熙皇帝就把这人参都运往江南,让曹家卖,卖完钱换回来补贴宫里的开销,他自己一根不吃,这是受了祖先的影响。
三、人参不宜滥用:

人参就真的不好吗?不是的,其实人参是好的,后来到了乾隆时期,乾隆是吃人参的,他从四十几岁开始吃,一直吃到八十九岁驾崩,人参对乾隆的长寿是起了很大作用的。当时因为汉人不断地吃人参,很多医家就写人参多么神奇,所以人参得以普及,汉人都在吃人参。
到了清朝的时候局面出现了逆转,因为太多人吃人参了,很多人是不需要补的,结果滥补。这时候很多医家看到这些缺点,比如说徐灵胎就指出过,他说当时家家必服人参,就跟今天的灵芝孢子粉似的,得病了得肿瘤了,不吃灵芝孢子粉那是孩子不孝顺。为什么?宣传到位了。所以当时人参也是,谁家得病了,孩子不给父母买人参的你不孝顺;孩子得病了,父母不给孩子买人参的你不慈爱;老公得病了,太太不给卖人参的,你是想留财产啊!所以谁不买人参谁家就被全社会指责,到了这种地步了,这是明显存在滥用的趋势了,所以清代这些医家开始大力抨击人参的使用。比如徐灵胎就讲过,某某贵族子弟,外边嫖妓花了很多钱,回家被老太爷打得够呛,他的家人就给他偷吃人参,吃着吃着浑身起了好多大包,这包怎么也消不掉了,这人要死了,怎么办?把徐灵胎请来了,徐灵胎一看,这好治,拿点药粉给他吃了,吃完就好了。大家以为非常昂贵的药,不定要多少钱呢,徐灵胎说是用莱菔子,就是萝卜籽,萝卜泄人参之气,萝卜籽把这人参补的痰核给卸掉了。
可以从医案里看出来,徐灵胎对人参的滥用是很讨厌的,而且他认为滥用会导致很多后果,他说是人参把邪气补住了,形成了痰核等等。结果经过大家的抨击,人参的热度冷却了,一直到现在,大家都不敢乱吃人参了,没有人为人参去平反了,好像人参这东西吃了就是流鼻血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